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登录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金英党建

中心组学习:关注“关键教育事件”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四)

作者:jyadmin 点击数:1874 发布日期:2009/6/5 12:09:59

关注“关键教育事件”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四)
 
主讲:顾莉华
 
                              一次教研活动
【事件描述】
    这是一个关于一年级教学9+几的片段,为了体现新课标中倡导的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在教研组进行教学研讨:
    学生列出“9+6”的算式后,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想了四五种方法,最后,老师说,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这说明每一个同学都动了脑筋,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请你轻轻告诉你的同桌。
    在教研组活动中教师们对这个片段发表了各自意见:教师力求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认为自己的教学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体现了新课标但是导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孩子自主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精神。但是,如果总是像这样任凭学生自主地发展,让掰手指的学生永远去掰手指,让数数的学生永远画图去数数的话,那么课堂教学的意义何在?学生之间看似交流很热烈,问题是学生之间是否也听懂了,于是老师马上对学生进行访谈,发现85%同学只知道自己的口算方法,知道两种以上的只有12%,最后大家进行修改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第二个片段是老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6,学生仍然得出了多种算法,当学生得出多种算法后,教师说:“同学们对‘9+6=?’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这说明每一个同学都动了脑筋。这些方法都很好,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但是老师要告诉大家,这种先把9凑成10再加5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是以后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学会这种方法。请大家把这种方法互相说一遍好吗?”
    听完课的老师又有了新的思考,发表意见是:既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又进行了算法优化的教学,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但是这种教学仍是强制性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种接受学习状态,优化的过程被教师的权威和教师的经验剥夺了,这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想想有道理,让学生说自己的方法,然后再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教师认为自己最优化的方法上去,确实有些牵强。)最后大家达成共同的修改意见:学生在交流各自方法时,教师追问一句: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当学生讲到这种先把9凑成10再加5时,教师介绍一下这种方法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的方法相对比较简便,合理,建议大家试着说一遍,体会一下…
【事件评价】
    上面记录了数学组的一次教研活动的一个片段,教师们在课后的评课中,提出了疑问,并就此疑问对学生进行检测,证实了疑问的存在,在分析了问题的原因之后,他们又对原来的教案进行了修改,并再次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探讨,教师们对课堂中学生的交流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课堂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的交流有了新的思考。相信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的研讨,执教者和听课者在教学方面肯定有很大提高。这堂课的研讨对其他年级在教学计算课时如何体现算法样化和最优化一定有所借鉴。
教师在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会处处留下教学探索的痕迹,会遇到很多问题,碰到许多曲折,同时,也会不断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进行探索尝试,在这其中所经历的碰到问题时的困惑、研讨过程中的争辩、研究实施中的艰辛,获得成果的快乐,都是一种有意义的教研活动。
【研讨角度】
1.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
2.教师如何在教研活动中参与研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robots